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2010-0927觀賞《沃依札克》德文電影版

《沃依札克》裏的沃依札克、安垂斯、白癡、瑪莉等人,
其語言不僅反映身份地位,心理狀態,亦呈現殘酷現實如貧窮、性壓抑等帶來的痛苦。





《沃依札克》的結構主要特點在於劇情發展的簡明性,清晰的視覺效果,以及未沾染德國的沉思性。正如深受布希納啟發的布萊希特的史詩劇場一樣,每個場景都是自主的,但組合起來之後,這些場景即形成不可分離的整體。每個場景與其他場景結合,且對其他場景做註解。



本週也將同學們的分組名單建立好,依序為

【現代戲劇】日四 報告分組名單
日期
組別
組員
報告題目
否有先繳交
9/28
第一組
林國峰(組長)、王大為、王議壕、陳弘龍、劉冠廷、鄭智源、宋自強。
《沃依札克》
10/5
第二組
張籐今(組長)、黃身愉、陳孝齊、陳明慧、彭郁皓、任心皓、翁敏甄。
《跨文化劇場》自序
10/5
第三組
魏彩瀅(組長)、王靜雯、洪瑋伶、趙建惶、郭揚蓉、林凱穎、陳慧雯。
《跨文化劇場》第七章
10/12
第四組
林韋崴(組長)、梁舒涵、張景嵐、劉濬誠、江苡瑄、陳恩甄、林宣靜。
《小兵之死》

10/26
第五組
紀子凡(組長)、洪蓉妍、張凱鈞、王意萱、成顯思、魏建宗、楊秋軒。
《海鷗》

11/2
第六組
高杏芳(組長)、劉麗雲、翁紹銘、張毓庭、曾凱倫。
《跨文化劇場》第一章

11/2
第一組
林國峰(組長)、王大為、王議壕、陳弘龍、劉冠廷、鄭智源、宋自強。
《跨文化劇場》第二章

11/16
第二組
張籐今(組長)、黃身愉、陳孝齊、陳明慧、彭郁皓、任心皓、翁敏甄。
X山豬的故事》

11/30
第三組
魏彩瀅(組長)、王靜雯、洪瑋伶、趙建惶、郭揚蓉、林凱穎、陳慧雯。
《跨文化劇場》第三章

12/14
第四組
林韋崴(組長)、梁舒涵、張景嵐、劉濬誠、江苡瑄、陳恩甄、林宣靜。
《跨文化劇場》第四章

12/21
第五組
紀子凡(組長)、洪蓉妍、張凱鈞、王意萱、成顯思、魏建宗、楊秋軒。
《跨文化劇場》第五章

12/28
第六組
高杏芳(組長)、劉麗雲、翁紹銘、張毓庭、曾凱倫。
《台灣人間()神》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臺灣現代戲劇專題討論:課程剪影 (二)

2010.10.04-4週:石光生教授針對通俗劇的報告,進行補充說明與重點提示。
2010.10.04-4週:劉晏慈同學報告─《中國通俗劇》從戲曲改良到新劇運動。
2010.10.11-5週:石光生教授針對台原偶戲館的戲偶種類,做詳細的說明與介紹

2010.10.11-5週:石光生教授說明日據時期通俗劇對臺灣社會的
影響,進行補充與重點提示。

2010.10.11-5週:劉晏慈同學報告—《日據時期台灣新劇運動》
近代民族運動的社會條件與契機


2010.10.11-5週:練迪英同學報告─《跨文化劇場:傳播與詮釋》
近年來臺灣傳統戲曲的歐洲作品改編。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班99學年第1學期

授課教師: 石光生 教授
電話: 2580
電子信箱: kuang@ntua.edu.tw
上課時間: 每週二9:00-12:00
上課教室: 研究生A研討室
Office hour: 每週二9:00-12:00

一、教學目標:
碩士班之目標在於訓練學術基礎研究人才,本課程係日間碩士班重要基礎課程。其目標在於引導學生學習多元研究方法,並實際撰寫論文,模擬發表,以為撰寫課程報告與碩士論文鋪路。

二、教學概要:
為落實前述目標,本課程內容包含
()  論文寫作格式
()  論文選讀
()  研究方法論
()  田野調查
()  資料搜集研析
()  論文架構
()  論文書寫
()  研究案例研討

三、授課方式:
資料閱讀研析、分組報告、田野實務、論文撰寫呈現

四、評分標準:
1.平時成績: 30%
含上課討論、發言及出席狀況。 
2.文章摘要: 30%
請將指定或建議之閱讀文章內容寫成一頁摘要,並於課堂中作為討論之依據。
3.期末報告: 40%
請針對本學期學習之內容,自定一研究方向與題目,並運用理論分析。報告含口頭與書面部分,口頭報告時間為30分鐘,以Powerpoint呈現書面報告長度約1215頁。
評分標準:1.課堂表現30%  2.期中報告30%   3.期末報告40%

教科書:
石光生,〈論張德成皮影戲《內臺演戲記錄》(1952-1967)反映的臺灣內臺戲劇場文化〉,《民俗曲藝》,146期,2004157-216
石光生,〈台灣傀儡戲完婚願表演的儀式劇場特質〉, Fiction and Drama (《小說與戲劇》),台南:成功大學外文系,Vol. 12, 2000,19-36
石光生,《跨文化劇場:傳播與詮釋》,台北:書林,2008
胡志毅,〈戲劇與宗教儀式〉,《神話與儀式:戲劇的原型闡釋》,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
彭兆榮,《文學與儀式:文學人類學的一個文化視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Pavis, Partice.  The Intercultural Performance Reader.  London: Routlege, 1996.
Pavis, Partice.  Theatre at the Crossroad of Culture.  London: Routlege, 1992.
Turner, Victor. “Are there universals of performance in ritual, myth, and drama?”, By Means of Performance: Intercultural Studies of Theatre and Ritual. Ed. Richard Schechnr and Willa Appe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8-18.

參考書:
石光生,《重要民族藝術藝師生命史(I) ─皮影戲張德成藝師》,台北:教育部, 1995
石光生,《南臺灣傀儡戲劇場藝術研究》,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0
石光生,《中國儀式劇場藝術的發展與變革》,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1
石光生,《鍾任壁布袋戲的傳承與技藝》,台北:國立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2009
石光生,〈台灣戲曲文化產值的新思考: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布袋戲主題知識網為例〉,彰化:明道科大,2006
石光生,〈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布袋戲主題知識網〉。
張文誠,曼陀羅的生命旅行:賴聲川《如夢之夢》的後設劇場表演。
紀蔚然,重探一九五零年代反共戲劇:後世評價與時人之論述。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現代戲劇課程綱要

科目名稱 : 現代戲劇 開課班級 : 日大學戲劇學系四 
學  分 : 2.0      授課時數 : 2.0
授課教師 : 石光生 

1.課程概要
著重西方現代戲劇的 1.寫實主義。 2.表現主義。 3.象徵主義。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瞭解西方與台灣現代戲劇的變遷歷程、流派、劇作家與作品。其中包含兩大方面,一為戲劇文學、理論的變遷,二為表演藝術的發展。同時引導學生認識促成兩者發展變遷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因素,跨越縱深與橫向的掌握。 

2.英文課程概要
This course focuses on realism, expressionism and symbolism of modern Western drama. Students would learn the development, schools, key playwrights and works in Western and Taiwanese modern drama. The development of dramatic literature, dramatic theory and performance art in this period would all be discussed. The students would have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aspects causing such developments – including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al, cultural and artistic aspects.

3.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了解台灣及西方現代戲劇發展史能力。
2.訓練學生賞析台灣及西方現代戲劇經典作品能力。
3.訓練學生了解台灣及西方現代戲劇各式思潮與風格能力。
4.訓練學生了解台灣及西方現代戲劇各式戲劇功能能力。 

4.教科書
書名 : 《臺灣世紀末三部曲》(《小兵之死/1995》、《X山豬的故事/1994》、《台灣人間(兼)神/1996) 
作者 : 石光生 出版社 : 臺北:書林  出版日 : 2008  
書名 : 《跨文化劇場:傳播與詮釋》 
作者 : 石光生 出版社 : 臺北:書林  出版日 : 2008  

5.參考書名或網址
書名 : 《現代戲劇理論與實踐》 
作者 : 斯泰恩著,劉國彬譯 出版社 :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出版日 : 1997  
書名 : 《現代戲劇論集》 
作者 : 顧乃春 出版社 : 臺北:柏技  出版日 : 2006